凯发k8国际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资讯分类
01-28
2021

鄂竟平:“十四五”水利如何谋篇布局

1月25日—26日,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召开。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强调,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战略布局。2021—2025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建议》对水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涵盖重大工程建设、国家节水行动、优化水资源配置、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水旱灾害防御、河长制湖长制、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湖休养生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用水权交易等方方面面。我们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努力实现水利事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深刻认识“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必须自觉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从适应新发展阶段看,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水利工作必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中明确发展方位,在把握“两个大局”中明晰发展环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进入新发展阶段意味着对水利工作提出新的需求。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阶段。要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把握好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个关键,正确认识治水主要矛盾变化,在更好解决水灾害问题的同时,下大气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入新发展阶段意味着水利工作需要全面提升标准。满足新需求,就要对照新标准。面对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无论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还是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都要求水利工作全面提升标准。具体地讲,就是在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五个方面提高标准,实现升级。在持久水安全方面,提升防洪工程建设和管护标准,实现防洪减灾能力与现代化国家灾害承受能力相匹配。在优质水资源方面,提高供水保障标准、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标准,实现水资源供给保证率和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平与现代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在健康水生态方面,提高水土保持率等水生态安全标准,实现水生态系统质量与现代化国家绿色发展相匹配。在宜居水环境方面,提高江河湖泊管护标准,实现水环境状态与现代化国家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匹配。在先进水文化方面,保护传承弘扬以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为代表的优秀治水文化,实现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贯彻新发展理念看,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结晶。当前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成长空间。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补短板、强监管的各项工作中,特别是要通过水利行业强监管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重塑人与水的关系,实现人水和谐。要从根本宗旨上把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也是一切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要通过补短板,完善普惠共享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更要通过强监管,提高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等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给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从问题导向上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前,我国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比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不匹配,水资源超载区或临界超载区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3%,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存在,水资源供需失衡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制约。比如,水生态水环境长期积累性问题突出,一些地区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有的地区甚至面临“旧账”未还、又欠“新账”的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既要加快补短板,解决水利工程体系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要通过强监管,发现具体问题、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并以此建立概念,从而在标准、手段、对策与布局方面采取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更好地解决水利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从忧患意识上把握,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既面临着洪涝干旱、工程失事等直接风险,也会影响到粮食供应、能源供给、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安全保障。比如,防洪减灾体系还存在突出短板,全国重要江河78万平方公里防洪保护区不达标比例32%,近2万座存量病险水库亟待除险加固,中小河流、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广,洪水风险依然是中华民族心腹大患。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水安全风险,可能威胁到社会安全稳定,甚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真正摸清水利风险底数,警惕水安全中的“黑天鹅”“灰犀牛”,既要通过加快补短板,夯实水利风险防控的物质基础,更要加强各领域各环节监管,以严格的水利监管规范各类涉水行为,堵漏洞、强弱项,下好风险防控的先手棋,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基础。    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水资源格局关系着发展格局,加快水利工程补短板,完善我国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既能拉动内需,也能增加有效供给,是畅通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创造需求方面,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吸纳投资多、覆盖范围大、产业链条长的优势,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水利项目,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更好发挥水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提升供给方面,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国江河湖泊水系为基础、输排水工程为通道、控制性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化调控为手段,加快构建循环畅通、功能协同、安全可靠、调控自如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供给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增强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为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提供有力支撑。在促进协调发展方面,要主动衔接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等,科学布局、加快建设一批支撑性、保障性水利工程,同步推进传统水利工程智能升级,提高水利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二、准确把握“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原则    做好“十四五”时期水利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加快建设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江河湖泊保护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    做好“十四五”时期水利工作要把握以下原则:要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评判标准,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水忧水患水盼问题,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注重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从减少损失向降低风险转变,以防为主、防控结合,注重从源头上压缩风险发生空间,牢牢守住国家水安全底线。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立全局观、流域观,算清整体账、长远账,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地表地下、城乡区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坚持改革创新。以推进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为切入点,以促进涉水各方责权利相统一为关键点,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进政策性创新。   “十四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水旱灾害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防洪突出薄弱环节全面解决,江河堤防达标率明显提高,流域控制性工程有序建设,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全面消除,洪水干旱监测预报预警调度体系不断完善,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科学提高防御标准,重大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水资源配置格局明显优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基本建立,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跨省重要江河流域和主要跨市县河流水量分配基本完成,国家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更加完善,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比例达到55%;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涉水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江河湖库及水源涵养保护能力明显提升,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9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3%以上,地下水监控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全国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有效遏制;涉水事务监管效能明显增强,水利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覆盖各领域、各层级的水利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水文、水资源、河湖生态、水土流失、水灾害等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节约、保护、开发、利用、配置、调度各环节监管全面加强,水工程运行管理安全规范,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水利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以国家水网建设为核心系统实施水利工程补短板   “十四五”时期是水利工程补短板的集中攻坚期,要以建设水灾害防控、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功能一体化的国家水网为核心,通过强弱项、提标准,加快完善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与过去相比,新形势下的补短板更加体现系统化,根据顶层设计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工程体系建设,精准定位短板弱项;更加体现协同化,充分统筹协调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因地制宜优化水网布局结构和功能配置;更加体现生态化,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等各环节充分融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更加体现智能化,通过采用数字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坚持蓄泄兼筹、以泄为主,适度提升防洪标准,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洪体系布局。一是扩大泄洪通道能力。对北方河流,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减轻河道淤积萎缩,确保行洪畅通;对南方河流,维护河势稳定,协调好干支流关系,减轻干流防洪压力。新建一批骨干排洪通道,解决平原河网地区外排通道不足、淮河洪水出路不畅等问题。实施河口综合治理,稳定入海流路,保持河口稳定畅通。二是增强洪水调蓄能力。加快防洪控制性枢纽建设,提高江河洪水调控能力。优化调整长江、淮河、海河蓄滞洪区布局,推进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保证正常分洪运用。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退田退圩还湖,提升湖泊调蓄洪水能力。通过洲滩民垸和滩区治理,恢复行洪滞洪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加快消除存量病险水库风险,恢复和提高防洪库容,完善水库群防洪联合调度。三是提高洪水风险防控能力。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影响,科学提高洪水防御工程标准,有效应对超标洪水威胁。做好大江大河中下
01-25
2021

凯发k8国际: 中国水利报特稿:艰难大考的非凡答卷

2020年汛期,长江干流先后发生5次编号洪水,包括三峡、葛洲坝在内的长江上中游水库群合计拦洪约49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下游城市的防洪压力。图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时间的长河奔腾不息,却冲不淡对2020年的记忆。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思绪万千,百感交集。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更是取得极不平凡成绩、为“十三五”画上圆满句号的一年。这一年,面对重重挑战,我们披荆斩棘!经历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创造了人间奇迹。大疫面前,我们同心协力,成功应对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有力保证了江河安澜、人民生命安全。这一年,瞄准既定目标,我们成功攻坚!我们实现了“十三五”水利工作圆满收官,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为全面小康加了“劲”,为百姓生活添了“甜”。这一年,着眼未来发展,我们再谋新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站在崭新的起点上,描绘全新图景,规划美好未来。    一路长风过隘口,收获锦绣又一程。这一年,和过去的5年一同画上句号。一组组喜人数字标注新高度,一幕幕感人画面传递温暖,一段段真实故事记录艰辛,一个个精彩瞬间诠释激情。回望来路,水利人不断爬坡过坎,以超常规的意志和行动,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永载史册的非凡答卷。 一系列新理念定向领航   通过!   2020年12月26日,我国首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正式表决通过,开启了长江保护有法可依的崭新局面。几天后,2021年1月1日零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    在2020年年末和“十三五”收官之际,《长江保护法》重磅出台,明确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写入法律,这无疑是对习近平总书记5年来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最有力响应。    时针拨回5年前。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幅恢弘蓝图在大江两岸徐徐铺开,水利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一场围绕“长江大保护”的水利行动加紧部署、有序推开。5年来,水利部门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原则,着力加强治江顶层设计、薄弱环节建设、涉水事务监管、部门区域协作、生态保护修复等,抓保护促发展,补短板强监管,在长江流域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岸线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河道采砂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大保护提供了强力支撑。长江探索先行,黄河蓄势后发。    2019年9月18日,河南郑州,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为黄河流域发展绘就壮美画卷。2020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治黄开启全新视野,水利展现更大作为。一年多来,水利系统深刻领会“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丰富内涵,统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和先进水文化,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合理分水,首次开展黄河全河生态调度,推动一批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尽早开工,叫停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新增取水许可,携手各行各业和流域九省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唱响“黄河大合唱”的水利乐章。5年来,中共中央一次次针对长江、黄河作出的重要部署,宛若明灯,为大江大河治理照亮前行之路。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水紧密结合起来,以水定城、以水定业,注意节约用水,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节水优先”是新时代治水思路的首要内容。5年来,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不折不扣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锐意进取,用实打实的成绩,守护着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号角,为“十四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明确前进方向。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新起点新任务新挑战,水利工作要求更高、责任更重。“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特别是其中涉及水利的任务和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水利支撑。”水利部部长鄂竟平话语铿锵。 一大批集体和个人勇于抗疫担当     5小时完成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供水设施建设;10个昼夜完成火神山医院“双厂双水源”供水保障施工任务;12个昼夜完成雷神山医院“双水厂三水源”供水保障施工任务……争分夺秒打通“生命水脉”,这是抗疫关键时刻的水利速度。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1月26日,大年初二,水利部迅速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2月1日,水利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水利保障工作;2月26日,水利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抗疫非常时期,水利部门坚持“不添乱、多出力、做贡献”,勇挑重担,合力战“疫”,加强管理值守,强化应急处置,为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满足春耕生产用水需求、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在“重灾区”湖北,水利部门加强水源地、取水口、水厂和输配水管网的安全巡查,不少水利人在疫情严重地区“逆行”,不惧困难坚持奋战,做到保质保量供水。    在“国之命脉”南水北调,党员先锋队和在岗职工加密园区、电厂、渠道等重点部位的巡查频次,不留死角,全力保障一渠清水北送。    在滞留人口较多、供水压力大、相对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基层水利部门想方设法了解饮水状况,积极组织抢修队伍,及时解决处理问题,为确保农村供水平稳正常,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大水利工程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水利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水利改革发展,突出抓好水利工程复工复产,保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如期有序推进。    2020年3月底,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打响“首炮”,成为湖北省首个复工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地处疫情“重灾区”的湖北实现复工,为水利工程复工复产带来更大信心、献上最强“助攻”。2020年5月,在建108项重大水利工程实现应复尽复,现场直接用工达13万余人,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复工复产,有效发挥了水利投资的拉动作用,在促进“六稳”“六保”、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为全年工作带来大大的问号,水利人用行动与担当,书写历史答卷。这一年,水利系统涌现出一大批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长江医院,全院医生职工冒着生命危险,“上演”了一次次感人“逆行”真实剧情;副院长张济祥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这一年,水利人同舟共济、守望互助,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中,凝聚了巨大合力,彰显了保障民生的行业担当。 一次次勇搏激流护佑百姓平安     三峡水库出现7.5万立方米每秒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77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长江干流及两湖超警26~67天,太湖超警48天,安徽巢湖超警78天、超历史16天,松花江干流超警8~18天……2020年,我国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疫情之下,大汛当头,防汛抗洪、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党中央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各级水利部门心系百姓,扛实责任,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    这场硬仗,牵动人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夺取防汛抗洪全面胜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在汛情最关键时刻,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先后赶赴形势最严峻的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防汛一线,现场指挥;副部长叶建春的身影不分日夜,随时出现在防汛会商室内;副部长魏山忠赴安徽等地检查防汛减灾……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防汛负责人亲赴现场指导,各级防汛水利干部职工日夜值守、严防死守。    保卫江河,有备而战——2020年年初,水利部总结了历史重大汛情,充分分析水旱灾害防御短板和薄弱环节,针对防汛领域可能出现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把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作为今年重点防范的“三大风险”。汛期,水利部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下好“先手棋”,紧握主动权,为防汛抗洪赢得了先机。防汛抗洪,联合御“敌”——专班预报、联合会商、滚动订正,提高预测预报精度;上下游通力协作,全流域统筹协调、科学调度水库群,形成“最强防洪军团”。地方政府与流域管理机构多轮会商,反复权衡,主动破堤泄洪,果断启用蓄滞洪区这张“底牌”,及时化解风险,确保了百姓安全。确保安澜,“重器”发力——长江上中游水库群合计拦蓄洪水约490亿立方米,其中大国重器三峡水库拦蓄254亿立方米;淮河流域上游14座大型水库参与调度,其中响洪甸削峰率达85%;珠江流域百色水库、龙滩水电站、岩滩水电站控制出流,共拦蓄洪水16.5亿立方米……    科学防洪,斗智斗勇——水库调度决战毫厘之间,彰显水利人智慧和勇气。及时有效处置灾情险情、化解风险,水利技术参考“智囊团”,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快速精准获取第一手雨水情信息,水文人顶风冒雨,果敢勇毅;及早发现水库、堤防工程险情,巡查值守人员坚守一线,担当奉献。打赢硬仗,减灾显著——全国大中型水库和小(1)型水库无一垮坝,大江大河和重要圩垸堤防无一决口,最大程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    或许是2020年的洪水来得过于汹涌,所以令人格外印象深刻。但身处其中的每一个水利人都知道,大风大浪何止一次,每个汛期,都让他们把心悬在嗓子眼儿上,年复一年,不曾懈怠。2016年,长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强台风集中登陆,洪涝灾害南北并发、多地齐发、局部连发,各级水利部门携手并肩,勇搏激流,各项受灾数据较2000年显著降低;2018年,正逢机构改革关键期,洪水频发,各级水利部门以“更足的干劲、更高的要求、更扎实的作风、更过硬的举措”,取得了全年因洪涝灾害死亡与失踪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的胜利成果,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风雨无情人有情。不平凡的2020,不平凡的“十三五”收官,不平凡的汛情,水利人深怀一颗颗为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兑现着护佑百姓生命安全的庄严承诺,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了“不平凡”。 一股股幸福甘泉滋润万千农户    “透亮的常年水喝得心里安咧,清清的干净水日子真舒坦……”一首《好水幸福甜》,唱出了贵州大地农村百姓喝上安全放心水的喜悦。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新号令,吹响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号角。脱贫攻坚水当先。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万千百姓福祉,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成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李克强总理多次研究部署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脱贫攻坚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农村饮水安全更不能落下一户、一人!    2020年,水利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周密部署,摸清底数,挂牌督战,狠抓落实,各级水利部门背水一战,发起总攻,全力扫除农村饮水安全“盲区死角”,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重要的水利力量。    2020年3月24日,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紧张之际,水利部第一批督战队员克服困难,进驻深度贫困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暗访摸底,查明情况;“五一”刚过,第二批督战队伍集结出发;6月,第三批督
01-25
2021

水利要闻 | 绿色发展 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迎来了决胜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如是说。 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改善势头。1—1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3.4%,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为了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有序推进。 “2020年底,北京迎来了有PM2.5记录以来首个连续超过40天的优良天,被称为‘北京蓝’。” “为守护一泓碧水,福建省三明市加强对武陵溪流域监管,确保所有企业都做到达标排放。” “辽宁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389个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管理系统,实现协同管理。” “2020年1月,《河北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出台,河北坚持统筹‘油、路、车’治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机动车全防全控环境监管制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医疗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 这些仅是2020年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个缩影。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表示,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我国对外承诺的碳排放强度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环境治理好了,腾出更多生态环境容量,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实了、成色更足了、质量更高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说。“两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复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复苏。 在地处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勒泰,以沙为媒加快沙海播绿步伐,依靠种植“黄金小果”沙棘,昔日“穷荒绝漠鸟不飞”的不毛之地,今朝黄龙伏地,生机勃发。沙棘产业已让2.5万人从中受益,辐射和间接带动5万余人实现就业,全地区的沙棘总产值达2.7亿元。 在青海共和县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内,一片片光伏电板下长满了茂盛的青草,羊群在光伏电板下悠闲吃草。共和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先导,大规模发展光伏清洁能源,既解决了生产生活用能问题,又让村民们在光伏园区放羊获得可观收益,百姓的生活更加有盼头。 在老区福建南平,顺昌县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创新推出“一元碳汇”机制。依托专业技术团队精准测算出杉木、马尾松、阔叶树、毛竹等树种的碳汇量,并上线销售。一年来,“一元碳汇”为全县90户贫困户增收30多万元。 在云南抚仙湖畔,为使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澄江市探索生态型产业发展。实施抚仙湖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和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打造绿色烤烟基地2万亩,发展高原特色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和旅游艺术衍生品制造加工业,一二三产业和谐发展。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不只是新疆、青海、福建、云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梦想已照进现实。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为全球共谋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从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到气候雄心峰会,中国接连宣布的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彰显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绿色发展新蓝图,中国经济绿色复苏再次步入快车道。 推动大江大河高质量发展惠泽人民 大江大河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河湖水资源、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条横贯东西的水运大动脉,货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2的GDP。“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绘就。 往日“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的江西鄱阳湖,如今波光潋滟、芦苇摇曳;昔日“化工围江”的湖北宜昌,如今水美景美、江豚逐浪;曾经“码头工厂密布”的江苏南通,新建的生态绿色廊道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至11月,长江流域优良断面比例提升至96.3%。2020年首次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长江流域水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0年,我国长江干流岸线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涉嫌违法违规的2441个项目,已完成清理整治2414个,整改完成率为98.9%,共腾退长江岸线158公里,完成滩岸复绿1213万平方米。长江干流河道更加畅通,岸线面貌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修复,取得了显著的防洪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江保护法来了!”2020年12月26日,作为一部保护长江全流域生态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专门法和特别法,长江保护法正式出台,促进长江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多元共治大幕拉开。 九曲黄河,大国命脉。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孕育了中华文明。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黄河流域沿线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大力实施的水土保持大治理,让荒山荒沟由“黄”变“绿”;在祖国西北内陆宁夏,率先开展的水权有偿转换和水权交易,不仅解决了工业发展用水指标短缺问题,还使水权交易资金反哺农业振兴;在河西走廊东部的甘肃武威,创新探索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态和经济结构体系,以水定产倒逼产业转型,实现了节水与农民增收双赢…… 从长江到黄河,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生机勃勃的长江经济带、旧貌换新颜的黄河流域,正崛起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4亿人民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2020年,上下同心、干群同力,中国已汇聚出强大的“绿色合力”。迈入“十四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守护碧水蓝天成为全民共识,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梦想定会离每一个中国人越来越近。
01-23
2021

主要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动态(1.18-1.22)

云贵川渝白鹤滩右岸电站第四台百万千瓦机组完成定子磁化试验    近日,白鹤滩右岸电站第四台百万千瓦机组完成定子磁化试验。本次磁化试验历时90分钟,定子铁心的最高温升和单位铁心损耗等数据都远远小于试验标准要求的最大值,安装质量优质达标,达到精品机组质量标准要求。(葛洲坝集团)白鹤滩右岸电站进水口快速闸门安装完成    1月15日,白鹤滩右岸电站进水口8扇快速闸门全部安装完成并通过验收。白鹤滩右岸电站进水口快速闸门采用液压启闭机平面滑动,上游面板,下游止水,闸门孔口尺寸8.8米×11.0米,底坎高程为736.0米,设计水头为92米,施工总历时4个月,安装重量共计2508.4吨。(葛洲坝机电公司)白鹤滩右岸电站500千伏出线构架制安完工    1月17日,白鹤滩右岸电站500千伏出线场、出线构架制安圆满完工。白鹤滩右岸电站500千伏出线构架由接地柱、A型架、钢桁梁及爬梯组成,高38米,跨距135.8米,制作、安装共计158.13吨,施工历时56天。(葛洲坝机电公司)白鹤滩首发机组尾水连接管通过验收    1月21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引水发电系统首发机组1号、2号尾水连接管通过验收,具备过水条件。左岸尾水连接管共布置8条,首发机组1号、2号尾水连接管于2018年8月启动首仓底板浇筑,历时两年半,首发机组具备过流条件,为世界在建最大水电工程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奠定坚实基础。(水电七局)唐家渡电航工程主厂房桥机负荷试验完成    1月17日,唐家渡电航工程主厂房桥机安装完成,顺利通过负荷试验,为下一步机组安装提供有力保障。据悉,电站装机三台14MW灯泡贯流式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2MW。(葛洲坝机电公司)嘉陵江梯级渠化利泽航运枢纽工程6.5孔泄洪冲沙闸闸墩滑模施工全部封顶   1月19日,利泽航运枢纽工程6.5孔泄洪冲沙闸2号闸墩滑模浇筑收盘。2号闸墩的顺利封顶,标志着利泽航运枢纽左岸一期工程7座闸墩滑模施工全部完成。该航运枢纽可渠化航道29.7公里(其中,重庆境内12公里、四川境内17.7公里),对于实现嘉陵江全江渠化、共建“嘉陵江水上高速公路”,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发展意义。(水电四局)夹岩金遵干渠1标高坡隧洞顺利开工    1月15日,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金遵干渠1标段,高坡隧洞顺利开工。高坡隧洞全长483.503米,隧洞采用城门洞型,开挖尺寸为2.9米×3.5米(宽×高),设计流量8立方米/秒,加大流量8.649立方米/秒,设计流速1.787米/秒。(水电四局)  新藏青蒙拉哇水电站1号导流洞平板闸室竖井导井开挖完成   1月14日,拉哇水电站导流洞及左右岸岸坡开挖支护工程完成了1号导流洞平板闸室竖井导井开挖,标志着竖井开挖第一阶段全部完成。1号导流洞平板闸室竖井导井开挖于2020年12月27日启动,2021年1月08日导孔(直径0.25米)贯通,2021年1月14日导井(直径1.4米)贯通,导井开挖历时6天,导井开挖完成108米,平均每天完成18米,创下了金沙江上游电站反井施工的记录。(水电四局)DG首台机转轮及水轮机轴吊装就位    1月19日,西藏在建最大内需电源项目—DG水电站首台(1号机)转轮、水轮机大轴顺利吊装就位。首台机转轮最大5730毫米、高3300毫米,重达101吨,水轮机大轴重64吨、高5700毫米的,整体起吊重量高达175吨,起吊高度1650毫米。(水电七局)苏洼龙水电站通过第一阶段下闸蓄水验收    日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质量监督站郑汉淮等一行8名专家对苏洼龙水电站进行了工程蓄水第一阶段质量监督。苏洼龙水电站顺利通过下闸蓄水第一阶段质量验收。(水电三局)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首台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    1月16日,新疆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首台(1号)机组圆满完成72小时连续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完成发电量约72万kW·h,机组设备运转良好,各项指标参数均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机组各轴承瓦温、油温、各部振动、摆度值均在标准范围内,机组运行平稳,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新疆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是自治区重点水利工程,安装2台70MW和2台10MW的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60MW,年平均可发清洁电量为5.42亿余度,由中核集团新疆新华木扎提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4.7亿元规划建设。(水电十四局)阜康抽蓄电站上库闸门井和下斜井贯通    日前,阜康抽蓄电站上库1、2号闸门井、1号下斜井顺利实现贯通。1号、2号闸门井井高46.8米,开挖尺寸10.2×7.4米。1号下斜井全长330米,水平夹角60°,开挖直径7米。(水电三局)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启动试运行    1月19日,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生态电站2号机组启动试运行。该工程是目前新疆在建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三高一深”的工程特点,即:高地震烈度、高边坡、高坝及深厚覆盖层,并在设计、施工等方面面临诸多技术难点,被业内专家誉为“新疆的三峡工程”。(葛洲坝三公司)  冀鲁豫京津河北抚宁抽蓄电站工程首爆成功   1月20日下午,河北抚宁抽蓄电站工程首次爆破作业顺利完成。此次爆破选定溢洪道进口为首次爆破区域,并按照“一炮一设计”的原则,编制爆破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水电十一局)  湘鄂赣水布垭机组改造工程4号机完成转子支架与磁轭套装    1月20日,水布垭电厂4号机新转子支架成功吊入旧转子磁轭。在水布垭机组改造工程中,转子改造采取创新技术,保留磁轭磁极,整体更换新转子支架的施工方案,在国内外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改造项目中属全球首创。通过前期严格要求,最终测量支架回套时的中心定位精度控制在0.01毫米以内。此次应用创新技术的4号机相比于上台3号机的工期提前了两个半月。(葛洲坝机电公司)峡口塘水电站首台机组转子吊装成功    1月21日,湖北省峡口塘水电站工程如期完成首台机组转子吊装目标任务。该电站是湖北省重点工程,截止目前,已经完成大坝工程、引水隧洞工程、厂房土建工程、尾水防护工程的全部施工内容,现正在进行首台机组盘车前的准备工作。(水电五局)  苏浙皖新安江大坝溢流面缺陷修补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1月18日,新安江大坝溢流面缺陷修补加固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国网新源新安江水力发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己勘测、设计、施工和制造设备的大型水电站,该项目主要包括裂缝处理、抗冲磨防护、渗水施工冷缝处理、横缝处理、溢流面厂坝缝处理等。(水电十一局)青田水利枢纽工程发电厂房单位工程通过验收   1月19日,青田水利枢纽工程发电厂房单位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工程坝址位于瓯江干流与四都港汇合口下游约185米处,电站装机3×14兆瓦,总装机容量42兆瓦,设计年发电量12656万千瓦时。(水电十二局)长龙山抽蓄电站3#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完成    1月20日,长龙山抽蓄水电站上水库3#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顺利完成。至此,上水库3条引水上斜井直线段混凝土衬砌全部完成。3#引水上斜井长434米,扩挖后为直径7米、底宽5.8米的马蹄形断面,衬砌后断面为直径6米的圆形。(水电十二局)宁海抽蓄电站上库大坝上游主堆石料碾压试验完成    1月20日,宁海抽蓄电站上库大坝上游主堆石料碾压试验完成。宁海抽蓄电站上下水库大坝同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库大坝最大坝高63.6米,坝顶长550米。(水电十二局)  桂粤闽琼周宁抽蓄电站两条检修闸门井顺利扩挖贯通   1月14日,福建周宁抽蓄电站最后一条检修闸门井顺利贯通,标志着该工程开挖工作全面结束。下库检修闸门井共两条,单条长58米,两条闸门井相距15.8米,断面形式多样,从上井口到下井口共分5种断面形式,最大的断面积102平方米,最小的断面面积77.5平方米。(水电十二局)永泰抽蓄电站1#引水下斜井贯通   1月17日晚,历经296天,永泰抽蓄电站1#下斜井贯通。1#下斜井直线段长244.05m,上弯段长为32.9m,下弯段长为30.81m,直线段倾角为55°,开挖断面为直径7.5m的马蹄形断面,井挖工程量共达1.19万方。(水电十四局)梅州抽蓄电站下水库主坝碾压混凝土封顶   1月16日,广东梅州抽蓄电站下水库主坝碾压混凝土顺利封顶。主坝碾压混凝土自2019年9月29日开始浇筑,累计浇筑碾压混凝土29.57万立方米,常态混凝土1.63万立方米,共计31.2万立方米,完成比率97.8%。(水电十六局)驮英灌区西干渠工程罗白1号渡槽浇筑完成,念引暗涵贯通   1月19日,广西驮英西干渠Ⅳ标段罗白1号渡槽顺利浇筑完成。该段渡槽全长864.993米,由66个支承结构(其中槽墩37个,混凝土排架柱29个)、7座落地槽和70跨槽身构成,其中排架柱最高为11.0米,渡槽槽身跨度为12米,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月20日,念引暗涵顺利贯通。念引暗涵全线长981.718米,断面净尺寸为高2米,宽1.8米,暗涵墙体壁厚40cm。(水电四局)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新立隧洞开挖贯通   1月20日,广西百色灌区工程南干管新立隧洞全线顺利贯通。新立隧洞位于那满镇新立村,全长508米,隧洞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型,开挖断面为宽3.6米×高3.45米。(水电十二局)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通过验收    1月16日,海南省水务厅召开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工作会并顺利通过验收。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以灌溉、供水为主,灌区范围北起昌江南罗河,南到乐东佛罗河,东以东方市100米高程地带为界,西至西部沿海地带,灌区南北长103公里,东西宽38公里,行政辖区涉及东方、昌江和乐东3个市县的22个乡镇和5个国营农、林、牧场,灌区总土地面积205.43万亩。 灌区分为高干渠、中干渠、低干渠、昌江干渠和陀兴5个灌溉系统,分别从戈枕枢纽(中干、低干、昌江干)、大广坝枢纽(高干)和大广坝库区(陀兴系统)三处取水点引水。各灌溉系统的设计灌溉面积分别为:高干渠系统23.5万亩、中干渠系统31.15万亩、低干渠系统16.9万亩、昌江干渠系统16.5万亩和陀兴系统13.03万亩。年灌溉供水量7.36亿立方米,年工业及生活供水量2.39亿立方米,农村人畜毛供水量0.17亿立方米,陀兴水库年发电量405万千瓦时。(新海南)陀兴水库改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近日,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承建的海南大广坝二期陀兴水库改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陀兴水库改扩建及补充项目是海南省骨干水利工程,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功能。(葛洲坝集团)  海外工程巴西朱比亚水电站10号机组转子吊装完成    日前,巴西技改项目朱比亚水电站10号机组发电机转子顺利吊装完成。10号机组转子总重达450吨,直径为11.895米,磁极对数46对,磁轭高度为2.19米,采用2台250吨桥式起重机并车吊装。朱比亚电站共改造4台单机130兆瓦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水电十一局)洪都拉斯阿雷纳水电站大坝主体碾压混凝土施工完成    1月12日,洪都拉斯阿雷纳水电站工程左岸1、3、5坝段碾压混凝土浇筑完成,至此,该工程主体碾压混凝土施工全部结束,将全面进入大坝溢流坝段常态混凝土施工。 阿雷纳水电站为碾压混凝土单曲拱坝,总装机60兆瓦,主要由两条导流洞、碾压混凝土单曲拱坝、引水隧洞、压力钢管、调压竖井、地面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电站大坝高100米,最大底宽30.8米,为碾压混凝土中厚拱坝。大坝建成后水库流域长12公里,面积2.66平方公里,库容5200万立方,将为该国提供大约22.97万兆瓦时/年的发电量。(水电十一局)中东抽蓄电站完成地下厂房开挖,500米级超深高压竖井首节钢管吊装成功    1月15日,中东抽蓄电站圆满完成了地下厂房的开挖工作,正式向混凝土施工转序。该地下厂房总长91.75m,开挖宽度为19.5m。1月17日,中东抽蓄项目压力钢管安装工程500米级超深高压竖井段首节钢管吊装完成,该电站超深高压竖井利用ⅢG型矿井提升机采用“正井法”进行竖井开挖施工,高压竖井总高度450米,上部调压井60米,累计吊装总高度510米,由直径15.9米调压井和直径5.9米高压竖井组成。中东抽
上一页
1

电话:凯发k8国际:027-5024 2895
邮箱:whld2005@163.com
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长青办事处团结街238号